地角百姓的今日生活

在湛蓝的海岸边,层层叠叠、绵延数百公里的红树防护林,像一件巨大的绿袄将金瓯角紧紧拥入怀中。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捕捞和海产养殖。地角乡人委主席李煌进告诉记者: “我们乡不主张发展工业或其他的产业,而是利用当地的优势来发展经济。第一是养殖,但因为牵涉到防护林,因此我们养殖虾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第二海产捕捞,要加工做成半成品销售。现在我们需要建立专业村,如干鱼村、干虾村,这些专业村可以将海产精加工,增加附加值,改变以前的低价状况。”

李主席说,和附近其它乡镇不同,地角乡非常特殊,因为当地百姓散居在金瓯角国家森林公园内外,村民们一方面种树,自觉保护林木,一方面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水域内养殖海产。他说: “金瓯角国家森林公园的特殊性在于它成立之初,园内就存在各种形态的区域,如:居民区、重叠区,土地管理非常严格,是发展林业还是其他产业,这其间就会产生矛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国家森林公园不仅不让动,而且还必须根据国家的政策,增加一定的种植面积。老百姓自己种植和保留的林区也不许破坏,510年内不能开采。其它的一些地方也是林地,都种上了树,到了成熟期才可开采,把产品卖掉,接着种新树。”

地角乡政府正采取措施,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帮助群众发展经济,比如将村民迁离国家森林保护区,或每年根据村民所看护的森林面积,给他们下发相应的资助款。不过,这些措施还在计划阶段,目前当地老百姓还住在重叠区,散居在金瓯角国家森林公园内外。比如在地角住了14年的范文顽一家,他们目前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国家森林公园和四四方方的养虾塘。如今,全家人都盼望能拥有一块2.5公顷大小、能养虾和海蟹的水塘。范文顽说:“现在这里树太多,很难搞海产养殖,另外落叶也非常多,虾不容易成活。当然,我们只养虾的话,生活也足够了。”

和范文顽一样,其它村民也正忙着投放新一造虾苗。每年,地角乡的人们只能养殖一季虾,其它的时间则养殖海蟹。范文顽说,如果勤着点,日子就会过的不错。他说:“靠养殖虾蟹,过日子没问题。一年的费用大约1000多万越盾,剩下的钱有入有出,够吃够用了。”

地角乡的村民大多数是从外地迁移过来讨生活的。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谋生容易,在这里朝夕相处的村民们,互相间都非常宽容和友爱。包氏贤和她的丈夫,当年从丐诺县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如今已在这个祖国最南端乡镇居住了14个年头。她记得初到时一切都非常陌生,什么活儿都不懂,在邻里的热心帮助下,他们很快学会了种地、养虾。虽然生活中还会碰到许多困难,但她对现状很满足:养一季虾也能赚到数千万越盾,够吃够花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挨饿。我有两个孩子,我们不用请人帮忙,夫妻俩和两孩子做就可以了,屋里屋外还做一些散活。”

虽然近年来地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当地百姓的生活仍存在一些隐忧。地角乡人委主席李煌进说,在乡政府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地角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大多数村民仍只能靠天吃饭。他说:“地角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乡镇,抗战时期这里曾是革命的摇篮。地角仍很贫穷,基础设施落后,但相比过去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电、路、通讯基本得到解决。我们加固了学校校舍,让所有学龄儿童都能上学读书,乡里还建有一座拥有10张病床的综合诊所。”

在不久的将来,地角乡将开展新农村建设,首先实现村村通电通路和通讯。到2015年,使全乡村民的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