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1
房屋的主人——阮舒泰先生

    (VOVworld)- 从老街省芒街市中心坐车不到10分钟就闻到茶古海浓浓的海风味。在第一个转弯处,青绿的木麻黄林中坐落着一间简朴的小屋。这座房屋很特别:四个房间中有三间陈列着关于茶古民间文化生活的图片、资料和实物。
      房屋的主人,阮舒泰先生,可以用越南六八体诗讲述当地600多年的历史。他的梦想就是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下面,我们就听听阮舒泰先生讲述茶古文化的魅力和他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我家茶古地头
抛网抓鱼镂骨铭肌
我家四面遇海
岸沙高矮充满蛤子”
      茶古村位于越南北部边境最东端,濒临东海,渔业早就成为了当地人民的谋生手段。
       由此,阮舒泰房中的实物大部分是渔具,比如一个细致编织的竹编房形捕鱿鱼笼,早上放入海里,下午捞起来时就装满了鱿鱼。
       又如数十种用粗细线绳编织的渔网,网格大小不同可捕捞各种海鱼,这既能提高捕鱼效率,又能放过小鱼,避免影响生态循环。

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2
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3
捕鱿鱼笼——“开”(khơi)和“笼”(lộng)

      他说:“我共有35种渔网,各有各的功能。这个用来捕鲎,这个用来捕马蛟鱼、银鲳鱼等。捕鱿鱼笼也有两种,“开”(khơi)和“笼”(lộng),一个用于近岸、另一个用于远海。”
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4
方便纺车

      阮舒泰表示,这只是当地渔民在出海捕捞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渔具的一部分。
      除了革新渔具外,当地人民的创造力还体现在各种家用品上,如一架方便纺车,既纺得快,又便于存放;或用铁皮条替换钉齿并安有蛤笼的扒蛤棍等等。

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5
阮舒泰和记者德英,手上是茶古渔民的扒蛤棍

      接着,他给我们看一个十分特殊的斗笠:它比其他斗笠小,但坚固耐用。这种斗笠涂了清漆,能防雨,里面用硬厚竹片编成,既坚固又轻便。
      他说:“这个斗笠是我请村中85岁的阿江大爷帮做的。承天顺化的斗笠只是好看,而这种是军用斗笠,类似古代士兵用的。现在,全国只有这一顶。”
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6
特殊的斗笠

       阮舒泰先生告诉我们,他极力寻找这种斗笠的样本并求人做了一顶,因为这种斗笠诞生于“寓兵于农”时代,是人人都愿意随时保卫祖国的具体证据。
      他自豪地说:“这是保护祖先珍贵的遗产,更特别的是虽然茶古就位于国家边境地区,但人民至今保存着传统特色文化。这说明,茶古人民,我们的祖先是非常坚强的。因为,要有能力才能保护它。”
      他认为,除了一些有具体价值的物质文物外,传给后代的承载祖先意志和英雄历史的非物质文化价值更要得到保护,避免被同化。
      为证明自己刚才说的,阮舒泰带我们走进第三个房间。屋里挂满了茶古村庙会的照片和庙中使用的八种传统乐器。
      他介绍说,这八种传统乐器是婚礼、葬礼、庙会少不了的乐器。它们是鼓、箫、二胡等民族乐器,但用法和合音、节奏都与中国的“八音”有差别。
      顺手拿起一根古箫,阮舒泰笑着说,现在老了,牙都没了,只能吹几曲来教孙儿的。伴随着美妙的箫声,他讲述的村中六位城隍、庙会的故事慢慢渗入我们的心里。
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7遥远边疆老人维护传统文化的渴望 - ảnh 8
      他给我们看几张照片,并说,儿子和孙子都由他教了礼乐。他说:“我们一代传一代,学会了打鼓,拉二胡、吹箫,努力继承并维护祖先留下的宝贝。我自己也很想维护茶古的传统文化,以便传给后代。”
      在遥远的边疆,阮舒泰简朴的小屋成为了一座小小的博物馆,向后代介绍越南国家的千年英雄历史。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活着的界碑,日日夜夜守护着民间传统文化。(完)

相关新闻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