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9:来自华沙的悲观信号

     (VOVworld)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正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人们期待为期12天的本次会议能在讨论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方面取得新进展。然而,从目前发生的情况看,很难期待会议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2011年南非德班举行的第17次会议上,各国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为2013至2015年达成共识,并同意就新协议举行谈判,该协议预计将于2015年达成,2020年在所有国家实施。
      由此,第19次会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今年第二承诺期开始执行。此外,今年也是各国讨论计划于2015年达成的全球新法律框架的第二年。

COP—19:来自华沙的悲观信号 - ảnh 1

      阻碍从维护自身利益

      不难发现,前几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都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因为各国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无法在减排问题上找到共同声音。
      但本次会议恰逢超强台风“海燕”肆虐菲律宾并造成惨重的灾情,因此给会议蒙上了阴影,并敲响了警钟,迫使各国改变看法。
      因此,除了讨论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协议外,本次会议还重申要实现到2020年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年度气候援助提高到1000亿美元的宏大目标。
      然而,直到现在,虽然会期已过了三分之二,但各国代表所做的表态却使会议陷入僵局。
      首先是日本,一个曾被期待实现以其国内城市命名的《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走在最前列的国家。该国代表公布的新减排指标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多排3.1%”令整个会议震惊,这违背了日方之前提出的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5%的承诺。
      除了日本,澳大利亚也令人大为失望,该国宣布调整减排目标,从2000年提出的到2020年减排15%至25%,改为5%。
      此外,该国总理不久前也宣布取消碳排放税,解散关于减排的智囊机构,减少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资金扶持,为庞大的煤炭开采项目铺路。
      澳大利亚代表在本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多次使用“不同意”“不支持”等字眼,尽可能地推迟履行在制定气候变化损失损害补偿机制上的承诺。
      就连东道国——波兰也因允许化石燃料公司参与谈判而遭到强烈谴责。这一做法表明,该国仍在持续使用碳能源。

      到推迟履行财政援助承诺

      有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协议的一项内容是决定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国家的援助方式,尤其是为绿色气候基金筹集资金。
      不过,直到现在,没有任何国家就2013至2020年财政援助做出承诺。这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阻碍,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资金,以制定应对计划。
      使本次会议陷入僵局的最大阻力还有环境友好型技术转让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要求消除一切知识产权壁垒的同时,发达国家却根本无意于此,因为转让技术能使其获得丰厚的收入。

COP—19:来自华沙的悲观信号 - ảnh 2

      从决心到行动:还很遥远

      尽管第19次缔约方会议承认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正让全球头痛,但会议仍无法就解决会议前就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找到共同声音。
      很多人正为华沙会议取得具体成果而做出巨大努力。绝食者数量持续增多,数万人参加和平示威,以表达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支持。
      国际社会施加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而第19次会议还有几天就要结束了。菲律宾代表团团长在想起因台风“海燕”而遇难的本国同胞时留下的酸楚泪水能否唤醒人类的良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能否在最后一刻抓住机遇?答案已经明了。

相关新闻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