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庄省高棉族人的五音音乐

        (VOVworld)-人们常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在越南,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而高棉族人心灵的语言就是五音音乐。它能淋漓尽致地表达高棉族人的喜怒哀乐。从出生到死去,五音音乐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朔庄省高棉族人的五音音乐 - ảnh 1
       可以说,高棉族人与五音音乐形影不离。无论高兴,还是忧愁,五音音乐都与他们相伴。一支五音乐队队长李发告诉记者,以前,五音音乐仅服务于宗教活动,主要在寺庙举行的大典上演奏。如今,已广泛传播到了民间。他说:“今天,高棉族人的五音音乐在祭月节、春节等所有传统节日中演奏。喜庆时有它,悲哀时也有它。”

       据李发介绍,不论男女都能弹奏五音音乐的各种乐器,但要有耐心。对高棉族人来说,只要听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欢快,时而缠绵的五音音乐,一切烦恼便一扫而光。音乐与心灵似乎融合在了一起。

朔庄省高棉族人的五音音乐 - ảnh 2
 
      尽管五音音乐既有打击乐器,也有吹奏乐器,但大部分乐器使用槌子敲击。乐器由木、铜、铁、皮和气5种材料构成。桑夫鼓(Samphô)有两个用牛皮制成的鼓面。大的一面声音低沉,小的一面声音高亢。演奏时,鼓手同时用两手敲击。另一种乐器名为罗尼克(Rônek),有26根拼在一起的长方形木块或竹块。表演时,乐手用木槌敲击木块。罗尼克通(Rônek Thung)跟罗尼克差不多,但只有16根木块,同样用木槌敲打。名叫之灵的乐器(Chling)跟京族人的手锣差不多。斯洛莱管(Sro Lay)由多个竹管组成,但主架要用贵重木材制作。演奏时,要垂直放置吹奏。此外,还有一种乐器由16面小铜锣组成。铜锣拼在一起,用半月形的藤架固定。演奏者坐在中间用包着皮的木槌敲打。在上述乐器中,罗尼克是主音乐器。五音乐队在乐声方面堪称最完整和稳定。它不仅能把古乐曲演奏得非常到位,还能表演民间音乐和新音乐。

朔庄省高棉族人的五音音乐 - ảnh 3

        2011年在朔庄省举行的祭月节或大米节上,五音音乐一奏起,立即引来众多听者。演奏五音音乐的并不是专业艺术家,而是常年辛勤劳作的农民。它们的双手看上去十分粗糙,但奏起音乐时显得那么熟练、轻盈。朔庄市某五音乐队队长阮苑告诉我们:“高棉族人除了赛龙舟,还有五音音乐。每座寺庙都有五音乐队,以前没那么多。现在,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投入,人民生活改善了,自己也组建五音乐队。寺庙还有俱乐部。青少年想学就举办培训班,免费传授。一定要热爱它才能掌握它,因为很难学。”

       五音音乐虽然没有歌词,但通过乐器的演奏依然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人们的不同感情色彩,而且在配合高棉族舞蹈时更具魅力。五音音乐不时在高棉族村庄和寺庙响起充分证明,南部高棉族人十分重视维护本民族文化,也热衷于丰富越南民族文化。(完)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