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锋、永锋 -  
(VOVWORLD) - 对于西原地区民族同胞来说,锣钲、公房、长屋被视为民族文化、根源和灵魂。长屋是各户家庭、宗族和社区举行祭祀或节日活动时的居住场所,也是酿造、储藏一罐罐清香四溢的竹管酒的地方。
在西原地区,巴那族 (Bana)、嘉莱族 (Jarai) 或色当族人住在公房中,而埃德族人和莫侬族人(M'nong)则建有长屋,有的长屋长达一百米。房子越长,越代表这个家庭和氏族血统的兴旺。子孙结了婚,房子就会再扩建一间。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房子变得越来越长,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据多乐省乐县莫侬族人当能龙介绍,莫侬族和埃德族长屋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建筑,即长屋的椽子和柱子系统的结构。这是西原地区长屋与其他民族房屋的区别所在。当能龙表示:“横梁和竖梁相互重叠,不像其他民族的木屋建筑是榫卯结构。因此,搬家时,木梁木柱会被拆卸并重新组装起来”。
要进长屋,都必须走木梯。埃德人和莫侬人的每间长屋都有两个木梯以供上下,称为公梯和母梯。母梯位于长屋前面,供客人和男人使用。公梯位于长屋后面,供妇女使用。从木梯进入长屋便是一个很大的空间,称为长屋地面,包括前木地面和后木地面。前木地面称为客木地面。长屋越长,客木地面就越大。从前木地面进去是长屋最重要的空间—客厅。这里是房主招待客人和举办年度仪式的地方,也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区域。长屋的客厅里,中间排列着一排酒坛,间或还点缀着一些小迎春竿,用于祭祀仪式。因为,埃德族人和莫侬族人的所有仪式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从婚礼、葬礼、祭祀仪式到竹管酒会等都在主客厅举行。多乐省格穆阿县艺人伊茫说:“我们的所有仪式都在室内进行,只有出坟仪式在室外进行。长屋里有一根迎春竿。埃德族人的仪式在一天内举行。随后,青年们边吃边喝、谈天说地”。
从客厅的中间开始,长屋的右侧有一把雕成船形的锣椅,沿墙放置,这样摆放可以让艺人们坐着敲锣钲,他们背朝西,面朝东而坐:“克判椅的意思是用来坐的长椅。有活动时,大家坐成一排敲打铜锣。一般有十名敲锣艺人和一名打鼓艺人”。
长屋里还摆放着主人专用的椅子、待客人的椅子、火炉以及各种坛子,还有织布机、白席、花席等各种用具,供村民们坐下来参加家庭仪式或聆听史诗、古代故事、民歌,举行社区活动。艺人伊茫分享道:“老人们在火炉旁讲故事的时候,还会告诉年轻一代长屋规矩,告诉他们在长屋里应该坐哪个位置”。
埃德族人和莫农族人非常热情好客,有客人来家,都会热情欢迎。房子里的主灶台炉火正旺,随时备好酒菜,招待宾客。埃德族人的炉子呈长方形或正方形,上面盖有一层厚厚的土,用来隔热地板,防止火烧到地板上。周围放置烹饪用具。厨房是一家人每天相聚的地方,分享欢乐忧伤、聊生意、结婚生子等大事。据格穆阿县艺人卡锁介绍,埃德人相信火是幸运之神,只要长屋里的火一直在烧着,家人就会永远幸福、兴旺,村庄永远和平、繁荣。
在每个村庄、每座长屋,铜锣都被放置或挂在最庄重的位置,因为铜锣对于埃德族人和莫侬族人乃至西原地区各族人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乐器。埃德族人和莫侬族人的长屋以其独特的性质,被载入了史诗、古代故事、音乐、绘画等,成为西原地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
海锋、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