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 -  
(VOVworld) - 震惊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至今已有两年。与其初衷相反,运动给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带来的是政治动荡、社会分裂、经济衰退。西方所谓“阿拉伯之春”给上述地区抹上了暗淡的颜色。
这两年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见诸媒体的政治、社会报道充斥着动荡、分裂、种族冲突、宗教矛盾。上述地区国家人民纷纷上街游行示威,要推翻由他们自己建立的政府,因为他们认为新政府没有带来任何积极变化。他们甚至彼此拳脚相向,为的是捍卫自己心中所谓 “阿拉伯之春”的真正价值——公平与民主。这使中东和北非地区陷入混乱,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埃及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自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被推翻 以来,该国抗议示威频发,严重影响该国经济和旅游。埃及武装力量最高委员会交权、人民议会选举、总统选举、解散人民议会、制定新宪法等,争议连绵不绝。政治动荡导致该国外汇储备减少一半,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增加275亿美元。
叙利亚也是遭受“阿拉伯之春”严重影响的国家。该国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支持者与反对派发生的冲突已导致四万两千人死亡。内战中的叙利亚成为了种族、教派冲突及世界和地区强国争夺影响力的战场。该国居民生活日益恶化。联合国警告今年冬季可能有100万叙利亚人面临饥饿威胁。同时,目前已有数百万叙利亚人逃往邻国避难。
利比亚局势也不例外。尽管该国在卡扎菲被推翻后,举行了首次民主选举,但新政府与武装力量的权力争夺却在阻碍着利比亚走向和平。数万名利比亚平民继续逃离家园。此外,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去年9月11日遭到袭击,造成4名美国人死亡,其中包括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森。这是推翻卡扎菲政府后,该国政治动荡的又一例证,也是美国发动“阿拉伯之春”时料想不到的负面结果。
“阿拉伯之春”发源地——突尼斯也正面临动荡,失业率快速增加,贪腐蔓延,极端宗教组织来势迅猛。该国政府被迫多次颁布紧急状态令。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 “阿拉伯之春”波及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经济复苏缓慢,通胀率、失业率高涨。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动荡的拖累。此外,埃及、突尼斯、也门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6%,远低于运动前——2010年的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警告,上述国家本币贬值可能拉动今年通胀攀升至8.6%,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回顾过去,尤其是去年,分析人士认为,埃及、叙利亚、突尼斯、利比亚等“阿拉伯之春”波及的国家今年仍难以乐观。上述国家依然在动荡、分裂中挣扎。这在国际观察界看来,正是“阿拉伯之春”未曾意料到的后果。
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