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东盟海事论坛促进人道救助合作

(VOVworld) - 海洋合作中的人道救助和减轻自然灾害合作是8月27日和28日在越南中部岘港市举行的第5届东盟海事论坛和第3届东盟海事论坛扩大会议讨论的内容之一。
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海枢纽,东海不仅是来往船只密度较大的海域,更是频遭自然灾害侵袭,直接威胁海上作业渔民生命安全的地方。正因此,对海上遇险人员和船只的搜寻和救助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合作领域,有助于巩固东海和平环境。

今年东盟海事论坛和东盟海事论坛扩大会议共有10个东盟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美国等东亚峰会8个伙伴国出席。

自2010年诞生以来,除了东盟11个海洋合作机制及通过国防、打击跨国犯罪、交通运输、渔业、旅游、环境等渠道开展的具体专项合作活动外,东盟海事论坛也是探讨有关问题,协助成员国在渔业、应对自然灾害、海洋生物研究等海洋合作领域更好地互相配合的平台。
它还是向政府提供可行性措施咨询的渠道。因此,上述论坛更侧重于合作,而不仅仅停留在海洋安全问题上。

通过东盟海事论坛促进人道救助合作 - ảnh 1

重视人道目的和建立互信

实际上,如果海洋环境是和平的且没有主权争端的话,那么将非常有利于各国的合作。但一旦发生复杂、重叠的主权争端,那么为开展海洋合作而营造顺利的政治环境,建立互信将是非常必要的。

东海作为本地区重要的航海通道和多国渔民的渔场和作业场所,由于天气等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原因,各国居民都有可能在这里遇险。因此,建立一个搜救协调机制十分必要和适合,这不仅具有人道意义,还有助于建立互信。
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范光荣在论坛举行前就此强调:
“在海上遇险的人员和船只,他们是无辜的。不能因本地区的这个那个原因而影响人道救助目标。人员和船只可能因本地区局势紧张,也可能因自然灾害、天气、疫情、生病等原因遇险,对于这一切,人道目的要放在首位。要保障所有在海上遇险的人员和渔民都得到人道救助。”


要在海上人道救助中建立有效配合机制

实际表明,过去期间,东盟各国已积极有效开展海上遇险人员和船只搜救合作。东盟内部、东盟与伙伴国的相关联合演练日益常态化举行。
去年,以“东盟─中国加强在东海搜寻、营救遇险人员和船只等方面合作”为主题的研讨会在越南举行,受到了地区内外各国的极大关注。
通过上述合作活动,救助在东海上遇险人员和船只工作现状及在该领域制定共同措施的必要性,影响本地区联合救助工作的因素,加强搜救领域合作的具体建议等的研究工作正继续开展,旨在确保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航行安全和贸易自由的目标得以实现。
这也是越南继续在今年的海事论坛上主动与各国磋商并提出建议的内容。范光荣说:
“各方要互相交流政策,以制定协调机制。要确定地区内每个国家的主管部门,以便在需要交流某国公民和渔民信息时能以最快的方式与距离最近国家取得联系。要制定本地区合作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搜救海上遇险人员和船只,还有利于协助各国开展搜救工作。因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备开展搜救工作的能力,而渔民作业的地方可能很近,也可能很远,在狂风暴雨中不是每个国家都具备搜救条件的。这是越方建议的重点内容。”

作为沿海国,出于面向东海共同和平稳定而促进建立互信和地区合作的愿望和诚意,越南十分重视在海上遇险人员和船只搜救工作中促进地区合作。
承办本次海事论坛是越南继续表达在该领域合作意愿所做的努力。一个为发展服务的和平稳定环境是包括陆地国家在内的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望。(完)

相关新闻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