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 -  
(VOVworld) - 在民族两场战争中,本台是连接北南两地政治和情感的桥梁。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本台干部和采编播人员不顾牺牲和困难,努力维护好这座桥梁。
1956年10月,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本台南方编辑部记者陈得禄跟本台其他记者一样就靠着一本小笔记本和一支笔在工作,吃不饱,穿不暖但人人都很努力。每一篇稿子通过本台的电波播出后,陈得禄好像又注入了能量,更有了越过困难的勇气。
陈得禄说:“我们当年真是忘我地工作。上午参加班前会,马上就赶上午的稿子。中午完成了,就写其他稿子。不停地写。一周下来,记者要写7篇稿子,但从没有想过报酬什么的”。
抗美战争期间,记者辉兰与同事爬山过河,向全国人民报道有关南方革命运动的最新消息。在中央南方局解放电台工作的6年间,辉兰记不清遭受了敌军多少次空袭。
1969至1970年,敌人的空袭有时切断了补给线,中央南方局与周边地区得不到粮食供给。记者们设法潜出敌人的包围圈开展工作。通过解放广播电台,南方同胞对党和革命以及斗争路线满怀信心,深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越南。
辉兰回忆说:“南方抗战十分激烈,需要记者马不停蹄地工作。我们有时是边跑边写。敌人空袭时,我们要挖一个坑,并坐在坑里写稿子。将稿子发到河内,次日听到播出时就兴奋不已”。
原邮政广播总局下属广播技术局副局长邓忠孝在胡志明市的家里,辟出一个小小的空间,摆放在本台工作期间的纪念品。它们是旧收音机、打字机及与胡志明主席和本台同事的合影等。当年,由于条件简陋,本台技术人员经常搞创新,保障电波不间断播出。
邓忠孝说:“在美军出动B52轰炸机轰炸北方当晚,我在电台值班。陈林台长当天也值班,指导编辑工作。当晚,他给我打电话问道:‘米池发射台被炸了。怎么办?’我回答:‘我们会实施预案’。次日上午,首都市民都不知道米池转播站被炸了。因为当时,我们使用了设在赵夫人街45号的发射台。不少业内人士也不知道,因为我们的计划都是保密的”。
本台当年的干部、采编播人员和技术人员现在都已步入老年,但他们曾经的生活、工作和奉献书写了本台70年与国家同行的辉煌历史篇章。
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