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歌—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悠扬动听的旋律、简单易懂的歌词和舞蹈吸引观众的越南富寿省川歌,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再次证明了这门艺术的独特性,也对人类提出了保护这项遗产的紧迫要求。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次评审的23份申遗文本中,富寿川歌申遗文本被评为内容最完整、达到所有硬指标、成功率最高的一份。川歌不仅满足了体现艺术价值和社区特色的标准,还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保护和传承川歌的具体办法,同时体现了政府在保护遗产工作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文本成功证明了当地人民对保护川歌和将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在越南,川歌被列入文化体育旅游部旗下各家音乐学院、文化艺术研究院,以及富寿省有关单位的研究名单中。

        川歌是越南始祖雄王发祥地特有的民歌,一直流传于越南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据越南音乐院前副院长邓恒銮介绍,川歌又叫亭门歌,是音乐、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载体,也是村庙会举办的表演活动之一,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来源于富寿一带广为流传的保护村亭习俗。与其他古代艺术类型相比,川歌保留了较多古代越南人专业性表演活动的特点。越南民间文艺协会主席苏玉清表示:“川歌的特征有很多。首先是包涵多种价值,包括历史、文化、音乐、舞蹈和社区等价值。在我看来,它是在我国建国之初即诞生的极少数文化遗产之一。”

        川歌表演团体组织严密,称为川歌坊,通常是一村一坊,其成员大部分有血缘关系。村民一般在祭拜神灵、祈求神灵赐福时演唱川歌。

        川歌演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与各种礼仪有关,第二部分与娱乐活动有关。如果把两大部分分为4个阶段,那么其中的三个阶段与礼仪有关,只有第三阶段带有娱乐性。当此时,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对唱,尽展才艺。每个川歌坊有15至18人。除了坊主年纪稍大外,其他成员全是16至20岁的青年男女。举办庙会的季节到来时,川歌坊到各地去表演,有时两三个月才回来。古代川歌表演服装相当讲究,因为据说在雄王时期它专门为朝廷命官服务。其中男的要戴头巾,穿深褐色绸缎长衫和白色衬裤,围大红丝绸围巾;女的也要戴头巾,穿绸缎长衫和光亮衬裤、系配有蓝色或红色小包包的黑色腰带。富寿川歌艺人阮玉宝告诉记者:“我14岁时就表演川歌。人家请我们到各地寺庙、村亭表演。我每年都到雄王庙表演。这几年,在各方的关心帮助下,川歌表演受到了重视。只要有党、国家和全社会的关心,我们一定能保护好这门与建国史同样久远的民间艺术。”

        今天,尽管雄王庙会和富寿省各地庙会经常举办川歌表演,并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但由于后继无人,川歌正面临失传危机。据调查,目前,只有安泰、泰特、扶德、金带等4个古川歌坊还保留古代川歌曲调。全省只有69名川歌艺人,其中31人为80至104岁,8人还能传授唱法。音乐批评家阮氏明珠在谈到川歌保护问题时说:“关键在于做好宣传工作,让年轻人接受川歌。好在现在唱川歌的是校园里的小女生,如果是男生那就更好了。参加川歌节时,我发现,演唱者大多是耄耋老人,有的已经90、100岁了,但唱起川歌来,还像年轻人一样。”

        富寿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黄民莫表示,目前,富寿省正采取多项措施,保护和传承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例如:在全省乃至全国和世界各国加大川歌的宣传和推广,举办川歌班,向年轻人传授演唱川歌的技巧等等。越南民间文艺协会主席苏玉清教授认为,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所中学开办学唱川歌课,并向川歌演唱者颁发艺人称号。

       但愿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川歌将重焕生机。(完)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