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玲-永锋 -  
(VOVworld)- 闻名国内外的保竹陶瓷产自距藩朗-塔占市以南10公里的宁顺省宁福县福民镇。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中,保竹陶瓷村明确了自己的实施方式,那就是发挥手工艺村的潜力,大胆革新生产技术,如以省燃料、投资少的方式建设窑炉,这一方式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居民收入。
保竹陶瓷制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不仅因为其产品款式丰富多样,丰富还因为其深具占族文化特色。
不过,过去,由于大多数产品是采用依赖个人经验的传统露天烧制方式,因此温度不够高,达不到标准,产品耐久度不佳。正因此,在对一些陶瓷村进行考察,并认为广南省清河陶瓷手工艺村的规模和烧制方式符合保竹村条件后,宁顺省鼓励发展工业与贸促中心制定了清河式窑炉建设扶持项目。同时邀请清河陶瓷村的艺人和工匠参与实施,并向保竹陶瓷村两个陶瓷生产厂传授陶瓷烧制技术。
每座窑炉的建造经费补贴为3000万越盾,其中每家陶瓷生产厂按国家和人民共同分担方式各出资1000万越盾 。
广南省清河式窑炉尺寸小,建材主要是砖瓦,所以非常符合宁顺省陶瓷村家庭户的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烧制陶瓷的原料是当地充足的农业废料——稻谷壳。这不仅环保,而且费用低廉,可降低产品成本。
据开展窑炉项目的保竹两家生产厂之一的负责人邓森介绍,项目是于去年底实施的,并初步给保竹各家陶瓷生产单位带来切实利益。
他说: "窑炉带来的效果之一是产品破裂的少了,也就百分之2。另一个优点是不怕刮风下雨,第三个优点是窑炉烧制后,产品质量很好。"。
保竹陶瓷合作社26名社员在接受和使用省鼓励发展工业和贸促中心赞助的窑炉后,效益比过去的传统露天窑炉高很多。
过去,以传统方式烧制,一批次产品的不合格率约为百分之30至50。采用新方式后,不合格产品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保竹陶瓷合作社主任童文禄说: "在得到国家资助建造窑炉后,村民都觉得生产过程非常顺利,产品烧制后几乎没有破裂的。过去的露天烧制每100件产品中,破裂的占一半,所以自从国家开展这一模式,产品品相都很好"。
宁顺省鼓励发展工业与与贸促中心主任武曰孝在谈到窑炉的效益时说:“与过去保竹陶瓷村的露天烧制相比,窑炉烧制没有火焰,环境不受污染。另一个好处是节省燃料,炉内温度稳定,不像露天烧制那样,热量都散发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优点,而我们认为采用清河陶瓷村的窑炉对保竹陶瓷村完全有利,效果好,所以各个陶瓷生产厂应尽量建造一至两座窑炉”。
在目前的融入国际与发展趋势中,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宁顺省鼓励发展工业与贸促中心将保竹陶瓷村的各个生产厂应用窑炉作为一项切实工作来抓。该省生产和经营单位应用窑炉烧制方式不仅符合当地条件,效益明显,而且还为正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乡村保持环境清洁打下前提。(完)
翠玲-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