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判瑶族女性同胞及其对传统刺绣的热爱

(VOVWORLD) -广宁省先安县安滩乡的青判瑶族妇女同胞每逢农闲时节都会拾起针线缝缝绣绣。围巾、衣服上的图案等通过女性同胞们灵巧的双手代代相传,增强了青判瑶族人民的传统之美。
青判瑶族女性同胞及其对传统刺绣的热爱 - ảnh 1

刺绣是与先安县安滩乡的青判瑶族妇女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头活之一,该乡有超过 90% 的青判瑶族同胞居住。除了传统的文化特色、仪式、节日外,刺绣也由女性传承下来,并世代相传,所以安滩乡的所有女性几乎人人都会刺绣。闲暇时,母亲和奶奶们坐在屋檐下,一丝不苟地缝制每一针每一线。 35岁的赵氏花大姐说,按照习俗,青判瑶族女孩在结婚前就会刺绣和缝纫,为自己制作婚礼服饰,并为婆婆和大姑姐、小姑子制作服装:

  赵氏花大姐: 刺绣犹如我们民族的传统手工业,我的祖父母和父母传承给我。慢慢学习,都能学会。只要坚持,从简单到难一步一步地都能学好。裤口和衣领上的图案是最难绣的。一条裤子两个裤口需要2-3个月才能绣完,衣衫的两片下襟也需要1个月左右。完成一套衣服大约需要5个月的时间。

青判瑶族妇女同胞的传统服装相当精致,包括上衫、裤子、腰带、帽子、围巾。 女式衣衫上的图案通常绣在下襟和胸前,宽度约为10厘米。裤子上的图案绣在两条裤腿的底部,长度约为30厘米。这也是青判瑶族服饰上刺绣图案最多的地方。同时,腰带是一条白色的布条,宽约5至7厘米,通常绣有许多搭配协调的图案。

据赵氏海大姐介绍,刺绣不仅单纯地成就了传统服饰,而且还包含了青判瑶族同胞的文化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信仰等。

氏海大姐: 青判瑶族服饰的图案都绣有该民族的风水和信仰元素。每一个层次都含有一个层次的精神意义。青判瑶族刺绣服饰的梵文字形、树木、鸟类,色彩组合非常协调和引人注目,同时双面刺绣。值得一提的是,青判瑶族同胞的头饰极为精致。过去最初的帽子是由100折布、100折薄板、从上到下穿32根针制成的。我亲眼见过一位瑶族手艺人用时一个月内才制作完成一顶帽子,这顶帽子将伴随青判瑶族同胞的一生。

青判瑶族女性同胞及其对传统刺绣的热爱 - ảnh 2

为了保护与当地旅游发展相关的文化特色,安滩乡将刺绣视为一大优势,乡政府始终与同胞们一道保护这一传统手工活。安滩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范文兴表示,乡政府始终与同胞们并肩保护和弘扬文化价值,特别是刺绣: 

  范文兴: 我们成立了两个俱乐部来保护民族文化特色,其中我们分为保护民族文化特色的青判瑶族文化俱乐部和青衣瑶俱乐部。在节假日期间,我们宣传和动员同胞们,特别是女性会穿上民族服装。女同胞们满怀期待地希望在节日里展示充满她们民族特色的衣服。

为了在县级层面保护和促进包括刺绣在内的文化价值,先安县还成立了俱乐部,以保护青判瑶、青衣瑶 和山泽族的刺绣工艺等。

先安县文化局副局长杨氏厚:先安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服饰都是纯手工制作,非常精细复杂,对女性的审美观和细致度要求很高。而在现代社会,其正日渐消失。然而,为了保护并传授给年轻人,先安县推出了许多项目,其中优先考虑并投入资源用于向同胞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及壮大刺绣俱乐部,将刺绣产品发展成为旅游产品。起初,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刺绣,但是在发展俱乐部的同时,年轻人都得以教授,渐渐就学会了。到如今,他们至少可以自己绣衣服穿。

令青判瑶族同胞感到自豪的是,保护和弘扬文化本色体现出的是对包含青判瑶族同胞整个世界人生观的每一种图案、每一件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的热爱。

相关新闻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