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姮 -
(VOVWORLD) -河内艺术家阮黄英凭借巧思和巧手,创作出穿着越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娃娃。他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向国际朋友传播越南国土和人民的文化之美。
虽然不是越南第一个制作娃娃的人,但 河内画家黄英因其作品而广为人知——这些穿着越南各民族服装的精美小娃娃出现在许多机场和河内老街区的纪念品商店中。看到越南的娃娃制作市场不够多元化后,他萌生了制作民族服饰娃娃的想法。他希望给娃娃穿上越南服饰,让国际朋友更多地了解越南文化。
为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黄英用两年时间走访北部山区村落,与当地村民共同生活,观察他们的服饰制作工艺,汲取创作灵感。2011年,他开始走上民族服饰“小型化”之路
他说 :“每逢民族集市或节日,各族群都身着独特服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和谐景象。正是这种精神启发我将民族特色融入娃娃创作中”。
娃娃制作过程繁复。首先,研究服装的款式和面料,然后开始进行毛坯制作。接下来是对娃娃脸部的塑造和描绘,要求脸部柔和,质朴和简单。最后,缝制服装,并将篮子、锣、鼓、毛巾、帽子等配件附在每个产品上。他说: “在制作娃娃的过程中,有时我不喜欢它们,不得不离开它们。缩小服装尺寸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图案。赫蒙族有赫蒙族的图案。瑶族有瑶族的精神。我必须在这些小小的作品中提炼出各民族的文化精髓。我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希望喜欢娃娃的人有更现实的看法。”
目前,画家黄英拥有约5000个娃娃,分25厘米和35厘米两种规格,展示各民族的服饰及其特点。如果不是深刻了解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就不可能为每个产品创造灵魂。
根据难度的不同,装饰一个娃娃模型可能需要 4-6 小时。他制作了数千种精致的服装,与瑶族、赫蒙族、泰族、岱依族等服饰一致。除了无法完全复制的细节外,其他都基本一样,他使用的也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材料。
他说:“因为是手工制品,所以几乎完全是手工制作的。比如娃娃手上的项圈,画家要找到与他想要的服装相匹配的材料,而裙子上的刺绣是少数民族同胞自己绣的。他们绣在大件上,画家要亲自对它们进行改进和塑造,以做出一套穿在娃娃身上的小衣服。”
今后,黄英将会以越南语和英语提供更多民族群体的人口、居住地、习俗等信息。他希望以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越南文化的流动不断延伸,让越南传统文化始终存在于现代生活中。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前馆长阮文辉说: “优秀的娃娃艺术家既要忠于民族文化根基,又要富有创造力,使作品既能展现民族特色又富有艺术魅力。”
黄英还想做出更多男性娃娃。他一直认为,娃娃不仅仅是礼品,更是文化的桥梁,拉近了越南民族与国际友人的距离。
裴姮